2009年8月份,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月度表现如下表:
图表1:月度表现表 |
||||||||||||
|
||||||||||||
资料来源:中融信托、天相投资。 |
截至8月31日,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份额净值为0.7151元,月净值增长率为-23.13%;
运作以来,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净值增长率为-28.49%,表现优于市场;
总体看来,8月份在A股市场出现快速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组合净值也遭受了较大损失。
截止2009年8月31日,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资产配置比例如下表:
图表2:资产配置比例 |
||||||||||||||||||||||
|
||||||||||||||||||||||
资料来源:中融信托。
组合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如下: |
||||||||||||||||||||||
|
1、股票市场及操作回顾
8月份海外市场多数上涨,发达国家领导人及经济界人士对经济触底的确认鼓舞了投资者积极入市,当月巴黎CAC40指数上涨6.63%,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6.52%,标普500指数上涨3.36%,而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国家表现相对平稳但大多收红。由于受到7月份国内宏观数据低于预期及银行信贷资金收缩的影响,8月份的A股市场终结了估值进一步提升的步伐,出现了与全球市场相悖的大幅下挫走势,且跌幅一再超过我们的预期(虽然在上月的策略报告中已提及可能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上证综指下跌21.81%,沪深300指数下跌24.22%,而中小板指数仅下跌13.38%表明此轮下挫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大盘股的回落。
虽然我们坚定地认为,经济危机的阴影在逐步消除,中国国内经济V型反弹还在继续,但8月份A股出现的巨大波动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深入的反思是,我们在前期市场的乐观情绪下没有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微调引发的蝴蝶效应,也即对短期政策变化引发的投资者行为和机构博弈带来的恐慌估计不足。在“多杀多”的非理性下跌中,即便是我们认为下半年业绩回升趋势明显且具有估值优势的银行、保险、地产、钢铁、建材等行业,也在此轮专业机构出现分歧的暴跌中损失较大,特别是在月底大部分重要公司中期业绩披露之时,由于前六个月的同比数据不尽如人意,遭到了大规模减持。部分投资者对于经济再度走向双底的担忧,使得全部周期类的行业出现净损失,高β行业尤其惨烈,而只有少数防御性的行业抗跌性较好,也仅医药生物、化学纤维两个行业保持了全月的正收益。
当然,本月融资和再融资的大规模推出,尤其是在市场已经表现的很脆弱时招商银行配股、中国中冶IPO等,也是给市场带来较大打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新股收益率进一步下滑,并压制着上市不久的新股如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等朝着发行价靠拢。
本月对权益类组合的仓位进行了调整,降低了8.5个百分点,同时在持仓结构上做了少许调整。主要操作包括择机减持部分医药、百货、新能源、软件类个股,同时增配了部分建材、地产等行业个股,在 ETF和封闭式基金方面没有进行操作,目前组合持股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2、债券市场及操作回顾
从经济基本面看,虽然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长期趋势看法比较一致,但8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使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复苏的速度产生了较大的疑虑。投资方面,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2.9%,比6月下降0.7%,低于市场预期,但我们认为不排除是季节性因素的扰动作用。消费方面,7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2%,实际增长18.2%,消费继续保持温和增长的势头。贸易方面,出口恢复加速,7月同比下降23%,环比上升10.5%,进口强劲增长,同比下降14.9%,环比上升8.8%。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月增长10.8%,比6月上升0.1%,低于市场预期。而如果根据发电量来预测的8月份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折年率将回归15%的正常值水平。
从通胀方面看,CPI和PPI的同比降幅还在扩大,7月份CPI同比下降1.8%,比6月份低0.1%,PPI同比下降8.2%,比6月份低0.4%,但是考虑粮价已经持续上涨了一段时间,以及食品在CPI所占的比重,我们认为年底前CPI出现同比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从政策面看,银监会利用资本充足率调控市场跳出了以往央行调控的陈规,市场对此估计不足,但考虑到银监会政策可能会由于宏观经济走弱而改变,因此大举做多的动力不足。
除了上述经济基本面、通胀和政策面的因素外,股市暴跌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企稳等因素也促使8月份债市出现了微弱的反弹,其中交易所国债市场表现强于银行间市场,上证国债指数从7个月末的120.71反弹至121.28,涨幅为0.47%。但与股市暴跌800点的力度相比,债市收益率10bp的跌幅相对轻微,显示出债市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和通胀水平的预期要明显强于股市。另一方面,新股、新债、再融资仍在继续,市场担心承接能力,也导致投机资金无法大力度的转入债券市场。
从期限方面看,短端的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在连续上行6周后,在1.7605%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这也稳定了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带动市场整体收益率平行下降。而由于通胀预期比较稳定,收益率曲线长端没有显著的变化。
从信用产品方面看,其发行利率明显上调,信用利差有所扩大,3年期和5年期AA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上升了13bp和16bp,交投兴趣也有所恢复。
鉴于当前股市相对于债市具有更大吸引力的行情,本月维持债券组合的零仓位。
1、股票市场展望
从当前的总体形势来看,国内需求依然强劲,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出口不断恢复,投资增速虽然下降,但更可能是统计上的原因。由于政府投资主要是中长期项目,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投资至少在2010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投资拉动下GDP的增长是有保障的。在需求强劲的背景下,7月工业生产恢复速度放缓可能只是一个扰动,8月可能重回之前快速恢复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在持续改善、逐季提升。在新近披露的09年中期报告中,从绝对利润额来推算,有同期可比数据的1579 家公司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13.7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但其中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12 亿,二季度净利润2740 亿,即使第三、第四季度利润与第二季度持平,及连续两季环比零增长,那么2009年全年的净利润仍达10232亿元,相对于08年同比增长26%。
由于股价大幅下跌,整个市场的静态估值再度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从动态估值来看,已具有较大吸引力。上证综指点位在2700 点附近,08 年静态市盈率25.11 倍;对应2009 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26%下的动态PE 只有19.6 倍,剔除亏损会更低,而沪深300 指数当前的08 年静态市盈率降到22 倍左右,09 年动态市盈率只有16 倍多。从全球主要市场目前正在逐步抬高的估值水平相比较,A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明显。
从政策面来看,当前的市场对于近期的政策微调理解很混乱,预期也很恐慌,且把此轮调整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政策,而事实应当是,市场对政策理解错误造成了反应过度。我们认为,经济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大基调下,经济回升趋势已确定,政府各个部委前瞻性地防止经济过热、调结构,这是逆周期政策制定的基石,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保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从市场层面来看,由于下跌之后的成交量连续大幅萎缩,投资者观望的情绪较浓,而大市值股票的涨跌成为行情变化的风向标,这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力量仍然决定着市场的方向。我们认为,9月份的市场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市场在指标股的带动下开始趋稳,场外的机构力量在理性的指引下再度进场逢低吸纳优质大盘股,将会进一步带动市场的反弹。前期跌幅较大的金融、煤炭、石油石化、钢铁、电信等为代表的、可以充分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的、带有垄断特点的行业将会吸引资金持续流入,有色金属、新能源等超跌的主题投资板块也存在交易性的反弹机会,而次新股由于上市涨幅偏小,具有阶段性的脉冲式行情。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A股市场再度调整的空间有限,在政策面稳定、流动性仍然充裕、临近60大庆的背景下,8月份经济数据的出台如果超出市场预期,A股的逐级反弹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要超过前期高点仍有难度。因此,我们在投资组合管理中将保持中等仓位,并适时进行行业和板块的轮动操作。
在行业的选择上,未来的机会可能存在于预期下半年业绩较大改善的银行、保险、地产、钢铁、煤炭、石油石化,以及与出口直接相关的受惠于全球经济回暖的电子元器件、纺织等行业。同时,在市场震荡时选择具有成长性特点的医药生物、消费零售等防御型行业。
2、债券市场展望
从最近的经济数据看,由于投资增速的回落,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产生了相当的分歧,为了审慎判断经济的真实走向,我们的观点需要得到8月份投资数据和商品房销售数据的印证。
从通胀水平看,08年7月是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高点,所以之后几个月中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CPI和PPI可能在年底前出现同比正增长。
从政策面上看,由于1-7月份创纪录的新增贷款规模,致使货币监管当局出台了一些微调的政策,8月份初步统计的新增信贷仅为3000亿左右,远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但临近国庆大典,政策收缩力度可能有所减弱;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很可能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但净回笼力度可能有所降低,资金面出现回暖的可能性偏大;实体经济仍在快速回升,但信贷作为先导指标,其增速的回落会否伤害实体经济的需要密切关注。
从债券供需上看,国债供应依然比较充裕,需求也略有所上升;国开行如要完成年初的发行计划,会有较大的发行压力;信用产品随着到期压力与需求的好转,短融的发行量可能会有所上升,企业债则受市场观望情绪、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交投较为清淡,发行量也逐渐减少;公司债重启发行,且供应比较充裕。同时,由于近期股市大幅下挫、暂无大盘新股发行等因素,债券市场的需求略好于前期。
从投资策略看,债券市场将仍处于政策面的微妙期,缺乏明确的投资方向。具体来看,信用债由于前期收益率快速上升,显现出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需要重点关注高息新发信用债,因为其流动性和息票均有较高程度的保护。而利率产品方面,5-7年期国债在整个收益率曲线上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可重点关注。但整体来看,由于实体经济回暖的趋势并未改变,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仍然将相对较小,因此需要谨慎控制债券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