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份,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月度表现如下表:
图表1:月度表现表
|
||||||||||||
|
||||||||||||
资料来源:中融信托、天相投资。
|
Ø 截至
Ø 运作以来,建行财富四号二期的净值增长率为-23.80%,表现优于市场;
Ø 总体看来,9月份在A股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略有上行的情况下,组合净值有一定上涨。
截止
图表2:资产配置比例
|
||||||||||||||||||||||
|
||||||||||||||||||||||
资料来源:中融信托。
组合的前十大重仓股票如下:
|
||||||||||||||||||||||
|
1、股票市场及操作回顾
Ø 与8月份类似,9月份海外市场多数上涨。美国制造业、房地产市场以及消费均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并出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较大幅度回升。市场预计美联储在其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低利率政策,伴随着美元继续大幅贬值和黄金价格向上突破1000美元/盎司,美国股市也连创新高,当月标普500指数上涨2.74%,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上涨4.58%,受此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也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恒生指数上涨6.24%。而同时期中国市场却走出了一段较为明显的冲高回落行情,自
Ø 正如上月报告中提到的,我们认为中国国内经济强劲反弹还在继续,9月中旬公布的8月经济统计数据全面向好,特别是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明显扭转了7月份的下滑趋势,消除了市场对国内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同时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而且外围经济向好也强化了出口复苏的预期,再加上国庆节前较为宽松的资金面共同推动了9月份上半月股票市场的上涨,其中领涨板块主要是8月份大幅下跌的有色、煤炭、地产,以及出口复苏受益和具有确定性增长的板块,如电子、医药生物、软件、汽车和电气设备等。
Ø 而9月中下旬投资者情绪又出现了类似8月份的动荡。面临国内银行资本补充的新规,A股市场银行股大规模再融资需求激增,有机构粗略估计明年银行股再融资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以上,同时创业板加速推出对市场资金产生一定分流,创业板第一轮10只新股同时发行,虽然从总融资规模来看不算很大,但由于交易规则与主板一致,发行价格较高但并不算离谱,预计收益水平还是总体会超越短期货币市场,这促使场内资金有部分离场,造成主板市场的波动。近期美国股市冲高回落的风险较高,面临国庆节8天长假,部分投资者选择了“轻仓过节”,资金面无论是从预期还是实际上来讲都面临一定压力。前期上涨较大的高β行业如有色、煤炭、地产等在下跌行情中领跌,而存在较为确定增长的板块如汽车、电气设备和医药等充分体现了较强的防御性,全月涨幅分别为9.39%、8.87%和7.52%。
Ø 本月对权益类组合的仓位进行了调整,降低了5个百分点,同时在持仓结构上做了少许调整。主要操作包括择机减持部分地产、银行、通讯和医药类个股,同时增配了部分建筑、有色、农业和钢铁等行业个股,在基金方面择机卖出了部分封闭式基金方面,目前组合持股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2、债券市场及操作回顾
Ø 从经济基本面看,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说明了前一个月令市场失望的数据仅是一种扰动,经济复苏的趋势也更加确定。投资方面,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3.0%,比7月上升0.1%,尽管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该项月度增速数据有时波动较大,但总体上看,今年3月后该数据就持续超过08年最高水平,说明截止目前今年投资都非常强劲。消费方面,8月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4%,实际增长17.8%,消费继续保持较强增长的势头。贸易方面,出口8月同比下降23.4%,环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7.0%,环比下降7.2%,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出口的恢复始终较为缓慢,这与外需较弱相一致,而进口在6、7、8三个月出现了比较大的回升,反映了加工贸易正在恢复中,未来贸易温和复苏可以期待。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月增长12.3%,比7月大幅上升1.5%,工业生产重归增长趋势,也证明7月份环比低增速仅是一个“噪音”,我们认为未来工业生产保持年化15%环比增速的可能性较大。
Ø 从通胀方面看,CPI和PPI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8月份CPI同比下降仅为1.2%,比7月份收窄0.6%,环比上升0.5%,食品价格上涨是其主要原因,PPI同比下降7.9%,比7月份收窄0.3%,环比上升0.8%,已是连续第5个月出现正值,这与今年3月以来原油、铜等资源品价格上涨近乎同步,因此我们估计年底前CPI、PPI都可能出现同比正增长,但短期内通胀应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Ø 从政策面看,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苏宁行长讲话等政府方面的表态,都在强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并要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也在8月底有所松动,调整了之前偏紧的调控措施。考虑到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为净投放,所以判断政策已转向紧缩的理由并不充分。
Ø 在市场消化8月份较好的宏观经济数据的过程中,同时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稳定在1.76%附近,使得9月份债券市场延续了前一个月的反弹行情,其中上证国债指数从8月末的121.28略微反弹至121.71,涨幅为0.35%。另一方面,虽然新股申购制度改革减弱了其对货币市场的冲击、2000亿元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也已经发行完毕,但是国债、金融债等供给压力依然较大,市场依然担忧承接能力,抑制了债券市场的涨幅。
Ø 从期限方面看,由于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稳定在1.7605%的水平上,使得债券市场参与者做多的信心得以保持,继续推动收益率曲线中短端下行。而由于通胀预期比较稳定,收益率曲线长端没有显著的变化。
Ø 从信用产品方面看,由于公司债开闸、银行资本充足率新规抑制了信用产品需求等因素的作用,继续推高了企业发债利率,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公司债收益率连创新高。信用利差继续扩大,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3年期AA级和AAA级银行间固定利率企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上升了40bp和29bp。
Ø 鉴于当前股市相对于债市具有更大吸引力的行情,本月债券操作方面仅投资了新发行的可转债。
1、股票市场展望
Ø 从当前总体形势来看,国内需求依然强劲,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出口不断恢复,投资高速增长,其中房地产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上半年量价齐升的强劲复苏之后,我们认为地产企业有着强烈的补库存需求,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出口方面美国和欧盟频频在轮胎和钢管上发难,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但刚刚落幕的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发表声明表示“世界经济已出现复苏征兆,但复苏趋势并不是很牢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因此我们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受到各国的抵制,国内出口必然受益于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
Ø 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盈利在持续改善、逐季提升。
Ø 从估值上看,目前沪深300指数近四季度滚动市盈率为22.4倍左右,PB为3.1倍左右,均处于历史均值水平之下。从重点行业估值来看,银行、石油、铁路、煤炭等静态市盈率为15.4倍、21.3倍、21.6倍和20.1倍,估值优势较为明显。从全球主要市场目前正在逐步抬高的估值水平相比较,A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渐体现,且其中低估值重点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是长线投资者首要的目标,尤其是与H股股价倒挂的股票将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增持品种。
Ø 从政策面来看,作为宽松货币政策调整风向标的1年央票发行利率已经连续7周稳定在1.7605%,公开市场操作连续4周净投放。虽然市场普遍将其理解为了国庆节和推出创业板时稳定资金面的需要,但我们更认为这是在通胀明显抬头以及经济局部过热向全面过热转移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基调很难全面转向的体现。特别是近期贸易摩擦频繁出现,出口复苏短期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并且近期石油和食品价格的回调缓解了通胀上行的压力,出于“保增长、调结构”的需要,我们认为政府各部委有足够的空间和动力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但短期内政策的微调引起市场波动的风险犹在。
Ø 从市场层面看来,9月最后几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大幅萎缩,投资者观望的情绪较浓,而大市值股票的涨跌成为行情变化的风向标,这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力量仍然决定着市场的方向。我们认为,9月下旬市场对巨额再融资、创业板资金分流、巨额大小非解禁和国庆节后政策可能收紧的担忧已经基本消化完毕,10月份市场再度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市场在指标股的带动下开始趋稳,“轻仓过节”的投资者将在理性的指引下再度进场,前期跌幅较大的有色、钢铁、煤炭、地产等为代表的、可以充分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的行业将会吸引资金持续流入,创投、新能源等超跌的主题投资板块也存在交易性的反弹机会,而区域性的投资主题如上海世博会等也存在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Ø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在整体估值基本合理、经济基本面仍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将在投资者情绪、融资节奏、政策变化等因素之间进行博弈,A股的宽幅震荡将会是常态。此期间投资组合的仓位控制将是关键,而投资机会一方面来自于超跌后的反弹,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成长股、绩优股的精选,临近年底时,业绩大幅提升超预期的个股将是择股方向。
Ø 在行业的选择上,未来的机会可能存在于预期业绩较大改善的银行、保险、地产、煤炭、石油石化,以及与出口直接相关的受惠于全球经济回暖的电子元器件、纺织、家电、航空等行业。同时,在市场震荡时选择具有成长性特点的医药生物、消费零售、汽车、电气设备等行业。
2、债券市场展望
Ø 从7、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波折看,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消费增长更是强劲,外需是薄弱的一环,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复苏大趋势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中传言的“经济二次探底”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发生,但经济复苏速度同时存在着放缓的可能性,例如过早的推出偏紧政策。
Ø 从通胀水平看,尽管当前CPI和PPI仍为同步负增长,但环比增速都先后转正,当之后几个月翘尾因素消失后,它们可能在年底前出现同比正增长。其中PPI同比数据因为08年四季度的基数较低,可能出现一定的回升,并在上半年巨量货币投放的大背景下,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
Ø 从政策面上看,8月份本外币新增贷款规模达到5415亿元,9月份初步统计的新增信贷4000亿元左右,其中中长期贷款可能仍可维持在5000亿元上下的规模。8月底,银监会的紧缩政策出现松动,而央行并未进行紧缩,近几个月都在净投放,说明高层并没有紧缩的意图,货币政策依然宽松。
Ø 从债券供给上看,按最新的财政部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看,10月的发行量相对于前两个季度都有所下降;国开行如要完成年初的发行计划,会有较大的发行压力;短融及中票发行规模继续保持一定水平,且发行利率有小幅上升;公司债重启发行,已过会的有1300多亿,供应充裕;09年以来企业债已发行规模高于往年同期,但近三个月发行速度明显下降,可能源于发行门槛提高与市场交投清淡。从债券需求上看,10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5600亿,而普通债券到期量为2112亿,处于年内最高水平,使得当月资金面趋于宽裕。
Ø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认为,节后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宽松局面可望延续,考虑到宏观数据和通胀因素,债市将从反弹行情进入攻守相持阶段。具体来看,由于债券发行利率快速上升,交易所新发高息票企业债显现出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需要重点关注。利率产品方面,虽然10年期与1年期利差大幅缩窄,但仍位于历史高位,显示出前者在整个收益率曲线上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整体来看,由于实体经济回暖的趋势并未改变,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仍然将相对较小,因此仍需要谨慎控制债券仓位,抓住机会调整组合内券种配置。